康健雜誌159期

一分鐘搞懂大腸癌!5個生活習慣遠離癌

哪一種癌症將會是未來國人最大的隱憂?答案是「大腸直腸癌」。

大腸直腸癌與靜態生活、家族史和高熱量、高脂飲食有關,也是現代人的文明病,近年來在全世界盛行率不斷攀升,今年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,腸癌罹癌人數追過肝癌,居所有癌症首位。

不少名人深受其苦,曾擔任美國總統的布希和雷根、史奴比漫畫作者舒茲、台灣導演楊德昌,都是大腸直腸癌受害者,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也是在大腸鏡檢時,發現3公分的瘜肉。

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雖高,但值得慶幸的是,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,且防治成效最好。這種癌絕大多數是由瘜肉變成,癌變時間約需5~10年,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篩檢,在尚未惡化之前先割除瘜肉,即可避免形成惡性腫瘤。

且大腸直腸癌從篩檢、預防到治療,上中下游都有很好的發展,早期發現治療,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過九成,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控制的

盛行率高,但容易控制

且因標靶藥物及手術進步,即使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晚期患者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。

「以往不能開的刀,現在都能夠開了,」國內的大腸直腸外科醫生們,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控制,充滿信心。

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,但力求傷口微小化已成趨勢。早期開腸剖肚、傷口長達20公分的傳統手術,近來已被傷口較小、病人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取代。

運用腹腔鏡切除大腸直腸癌至今不到20年,台灣是從1997年開始。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,腹腔鏡出血少、止痛效果好,且可以增強腸道復原力,讓病人早點排氣,出院時間縮短兩天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已證實,大腸直腸癌的腹腔鏡手術和傳統手術的復發率及存活率相當。

目前如台大、台北榮總、林口長庚、北醫、高雄長庚、彰基、台中榮總、嘉義長庚,都採用腹腔鏡治療。台北馬偕則提出自創的傷口微小化手術,雖用傳統手術方法,但傷口縮小,節省費用,病人可提前恢復。

手術人性化、保留更多功能,讓病患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,也是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新趨勢。

譬如以往直腸癌有八成以上的性神經和自律神經會受損,但現在有了腹腔鏡和手術前輔助療法(電療+化療),讓癌瘤縮小再開刀,病患的性神經、排便和排尿功能都獲得保留,也可以減少做人工肛門機會,且癒後好、復發率低,有時甚至可以完全殺死癌細胞。

標靶藥物的出現,更讓大腸直腸癌出現曙光。以往傳統化療藥物5FU效果較差且副作用大,近兩、三年標靶藥物出現,對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有不錯療效。

最新研究發現,量身打造的個人化化療,有助於控制大腸直腸癌。

發表在97年5月《臨床癌症學期刊》的法國研究顯示,定期監測化療病人的血液藥物濃度並做調整,能有效減輕藥物毒性和副作用,四成八的病人兩年存活率提升。

而一般化療藥物劑量是按照病人的體表面積計算,結果發現有五成八病人藥物劑量太少,達不到效果;一成七病人藥物過量造成嚴重副作用,效果都比定期測量血中濃度的病人來得差。

早期篩檢,早點脫離腸癌魔掌

儘管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不斷進步,然而早期篩檢,才是遠離大腸直腸癌的根本良方。

不少醫師感嘆,病人來大醫院求診時都已經拖到第三、四期,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治癒機會,為什麼不能早點發現?而且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,國人的篩檢率又低,僅有兩成,平白喪失許多治癒機會。

醫師建議,一般人50歲以上應該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測試,5年一次定期大腸鏡檢,有家族病史者甚至可以提前到40歲做檢查。

不過近來發現凹陷型瘜肉2~3年就能形成癌症,因此建議高危險群者(有瘜肉和腸癌家族史者)每2~3年可以做一次大腸鏡追蹤,積極預防癌症。

除了篩檢之外,平日可多攝取蔬菜及纖維,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。纖維可以增加糞便容量,稀釋致癌物。二來纖維可促進腸蠕動,讓糞便排空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。

一分鐘醫學教室:認識大腸直腸癌

大腸直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、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,臨床表現是糞便出血(暗紅色)、排便頻率改變、糞便形狀變細或有腸阻塞等。

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檢測及專業建議:

●糞便潛血反應:非侵入式方法,簡單方便。但結果容易受到飲食或其他出血影響,準確度不高。最好進一步做下列檢查檢查:

●乙狀結腸鏡:為60公分長的軟管,準備簡單,病人灌腸就可做,比較不痛,但缺點是只能看到一半大腸。

●大腸鏡檢:可看到完整大腸,好處是檢查兼治療,有瘜肉可以當場切除。怕痛的人亦可考慮自費的無痛大腸鏡檢。

◎5個好習慣,有助遠離大腸癌

台灣近年大腸癌發生率竄升,前總統李登輝、藝人賀一航,資深法醫楊日松也在去年底因大腸癌病逝。丹麥一項研究發現,只要建立5個簡單的生活習慣,就能降低23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:

1.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。

2.女性每週喝酒不超過7杯,男性不超過14杯。

3.別抽菸。

4.健康飲食:多吃高纖蔬果、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,同時脂肪攝取量應佔總熱量的30%以下。

5.女性腰圍不超過88公分,男性不超過102公分(因人種、體型不同,台灣的標準為女性80公分,男性90公分)。

丹麥癌症醫學會癌症流行病學研究所的專家找來5萬5千多名50~64歲、沒有得癌症的民眾,讓他們填寫問卷,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、生活及飲食習慣,追蹤10年後,有678人得了大腸癌。

研究發現,民眾每多運用上述5項健康生活習慣中的一項,就能降低13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,如果5項全部都做到,就能降低23%的風險。要養成這些生活習慣並不難,可說是相當值得的「投資」。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。(張靜慧/康健159期)
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3472&page=1

 

  23 

歡迎加入,90天免費試用請洽 James 

FB網址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ivemma.james

購買網址:http://silence.vemma.com

加入網址:http://keepwalk.weebly.com/

Line帳號:sssilence  

電話:0988-535-003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0922-728-945

arrow
arrow

    為夢想而前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