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位年屆三十歲的朋友,他說他存了一筆錢,現在正考慮是否要一口氣花掉去旅行?還是要繼續存著,等以後老了退休再去旅行?

我想對他說的是,趁年輕,身體可以自行控制時就走出去吧;老了,等身體不受控制時想爬也爬不出去。

身旁很多朋友常說,等退休後存夠錢再去環遊世界。剛畢業時我也這麼覺得,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開銷只會越來越多,假如把人生規劃的預算也加進去,我突然意識到錢只會越存越少,若真的等到退休,存的錢可能只夠環島。

因此,我在二十八歲時花光所有人生積蓄,完成為期一年的旅行。你問我不怕窮嗎?當然怕,怕得要死!你能想像一個快要三十歲的男人,家裡銅板比鈔票多的感覺嗎,我甚至根本不敢翻開存摺,不敢去面對一無所有的事實。雖然我在出門旅行前就知道這是必然會發生的,只是沒料想到真的面臨了年紀變大和沒錢的事實,竟可以引發如此深層的焦慮。

我花了好幾天時間面對自我焦慮,並沒有急著要解決問題,反而想慢慢解讀問題背後的來源,因為我知道如果不追根究底找出原因,這粒惡魔種子就會在心中發芽。就像郭台銘曾說:「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,四千年前在種子掉到泥土裡時就決定了。」我深怕之後焦慮感也會和神木長得一樣茁壯,到時想砍掉都難。

後來,我漸漸察覺出是自己的焦慮來自「對未來的不安全感」,我害怕的不是沒錢,而是沒錢面對未來。找到問題根源時,我問了自己:我可以連命都不要闖出國,在台灣闖還有什麼好怕的?

我們都怕沒錢,但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。

我曾經在柬埔寨的吳哥窟,看到一位老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一個兩層樓高的高塔,兩相對比下,我健步如飛跳上跳下顯得有點奢侈;我也曾經看到另一位杵著拐杖的老人堅持不讓人攙扶,花了快二十分鐘才爬完一段階梯;在竂國旅行時,我遇見一個六十多歲熱愛旅行的朋友耳提面命告誡我,五十歲前要好好痛快旅行,否則五十歲後身體「痛」生病「快」,旅行就真的更痛快了!

旅行征服的並不是世界,而是自己心中那股害怕感。它就像個投資,早點投資也許風險較大,但對後期的人生影響是深不可測,不過同時也要記住一件事,投資可能會失利,到時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也要學會面對責任

如果問我:「會後悔花光所有錢去旅行嗎?」

我會說:「我很後悔!後悔沒有在二十二歲就去旅行,因為這樣我就有更多時間去享受改變世界的樂趣。」

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生活?

今年,我二十九歲,二年前結束旅行回國後,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十個月後離職。

現在我一個人在台北,每天超過八小時以上在鍵盤上揮舞,打字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腦袋運轉速度,整隻右手經常要送去維修。

起初一個月,心情很糾結,因為自己是一個快要三十歲的男人,沒有車、沒有房、沒有存款,還沒有了固定收入。身旁同年紀的朋友,都努力找錢、找房、找婚姻,說他們生活單調嗎?但這樣似乎也沒什麼不好,有時甚至還挺令人羨慕。

問了朋友一輪,到底工作是為了什麼?真的只是混口飯吃?答案很多、很複雜,但沒有一個能進入我的心。

每天看著報章媒體大言不慚地評論六年級很辛苦,七年級不吃苦,八年級受不了苦。似乎得要活在台灣五○年代,努力才會被歌頌。而我們七年級拼了命撞得頭破血流,灑出來的不是血,只是廉價的蕃茄醬汁。

雖然我看似一無所有,也還是有地方住、有飯吃、有體力,如果硬要說是幸福,也只稱得上是「平價」的幸福。

七年級的生活,很瘋狂、很刺激、很理想、很無奈、很有意思。

我們都把生活想得太美好

 

過去,在學生時期,補英文、補數學、補才藝,腦袋裡的問號越補越大,卻總認為出了社會可以有好生活。

 

現在,出了社會,補朋友、補感情、補負債,人生的不明確越補越怕,卻總認為進到更好的職場可以有更好的生活。

二十出頭剛出社會,沒有什麼好怕的;
三十出頭剛入社會,好怕什麼都沒有。

前幾天有位收入不錯、住在天母的友人,進到便利商店看著兩位小妹妹手裡拿著二十八元,趴在地上討論該買什麼糖果好,臉上帶的笑容比糖果還甜,還純真,還簡單。友人說:「我們這麼努力追求成功目標,笑容卻離我們越遠。」

也許,不要把生活想得太美好,不要有太多物質慾望,就更能懂得享受眼前的簡單生活。

品嚐「熬」的過程

學生熬久,總有天會變老師;小孩熬久,總有天會變父母;職員熬久,總有天會變老板。

人生好比熬湯,「時間」如同火侯,大火容易焦,人生太早成功容易驕傲;小火不易滾,如果太慢成功容易沒耐心。

七年級的我們一無所有,也許壓抑得最多,但也最有力量去改變社會。當助跑距離越長,跳躍起來時的爆發力越強;可能我們已傷痕累累,早就被打倒,但早點倒地,才更有體力早點爬起來,一個人不畏懼失敗才叫真正的成功

在國外成功或許只需一年,但在台灣可能需要十年,同樣都是成功,但大多數的人寧願要外國人的認同,連掌聲也想要「世界級」。

走出台灣,有時在其他國家的世界地圖上都找不到家鄉土地的名字,那又如何?我們不都流著台灣的血嗎?都能當個活生生呼吸的動物,還怕大家看不見?只怕嘴巴有台灣,心中沒有它。

台灣不是沒有機會,而是機會太多不知該如何選擇;不是七年級沒有理想,而是理想太多,反而容易受傷。

七年級,不能再靠單打獨鬥,不能再一成不變,不能再妄自菲薄,要懂得用智慧「熬」出頭。

我們需要的是改變

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滿意的體制中,有人變得容易抱怨,或是更容易忍受,更容易批評,我們變成一個連自己都討論的人,卻渾然不知。

如果讀書只是為了讓你變得越討厭知識,為何要讀書?
如果工作只是為了讓你變得越討厭付出,為何要工作?
如果出國只是為了讓你變得越討厭台灣,為何要出國?

七年級要改變,需要一點「理性的叛逆」。

如果我們討厭校園裡頭的知識,那就憑自己的本事出校外求知識。
如果我們討厭職場裡頭的付出,那就憑自己的本事離開職場創業。
如果我們討厭自己出生在台灣,那就憑自己的本事移民去國外。

改變一樣有風險,有可能更好,也有可能更槽,自己必須有勇氣去承擔改變後的風險。

你敢不顧一切的做想做的事嗎?

在東南亞旅行時,我遇到一對夫妻,他們非常羨慕當時一無所有的我,他們告訴我:「三十歲前一無所有,三十歲後才不怕它。」我聽到差點沒暈了過去。怎麼可能會有人羨慕一無所有的人?但那時我才意識到年輕的可貴,覺得這是一個最棒的禮物。

年輕時不顧一切去追求想要的,可能是為了出人頭地、為了愛情、為了自由,這算是衝動嗎?我想是的。人生不就一次十八歲,如果不為了心愛的人而努力,可能就再也沒機會了;人生不就一次二十五歲,如果不好好在職場打拼,可能就再也沒機會了;人生不就一次三十歲,如果不好好認識自己,可能就再也沒機會了。

不顧一切為的是什麼?很簡單,就是不想留遺憾罷了。

夢想,不要太早實現

我二十五歲時的夢想是想藝術家,一直以為當藝術家才可以改變世界,幸好夢想一直沒實現,因為到三十歲才發現,改變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,如果太早實現,可能會侷限未來。

以前覺得很多夢想自己都達不到,但真的完成其中一項後,才會發現所謂的夢想是「令你害怕的事」。當你願意給自己機會去正視害怕,才有機會達成夢想,如果你不願去正視害怕,連眼前的敵人都不知道在哪,要怎麼擊倒它?要怎麼實現夢想?

有很多夢想,就表示有很多令你害怕的事,也就代表敵人越多。但敵人越多是好事,因為打不倒你的敵人只會使你變得更堅強。

早一點實現夢想需要運氣;晚一點實現夢想需要勇氣。

我現在未來的夢想是,把文字寫好,順著自己的心,做一件會讓自己開心的事。今天,字寫完了,我依然一無所有,我只是一位比別人晚點放棄夢想的七年級生。

 

 

  verve-海邊  

歡迎加入,90天免費試用請洽 James 

FB網址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ivemma.james

購買網址:http://silence.vemma.com

加入網址:http://keepwalk.weebly.com/

Line帳號:sssilence  

電話:0988-535-003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0922-728-945

arrow
arrow

    為夢想而前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